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被称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产业应运而生,近几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太阳能电池产业在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存在投资过热、原材料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甚至产能过剩等问题。
如何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太阳能电池产业市场?昨日,太阳能电池标准研讨会在广东省首个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三水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主力,广东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以及全国太阳能电池领域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单位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目前,太阳能产业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该产业更是迅猛发展,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王勃华巡视员介绍,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05年的1700兆瓦,发展到2008年6850兆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是1100兆瓦,约占16%。据专家预测,太阳能电池产量近几年还将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
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相呼应,最近这四五年时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已形成了从设备制造、原料生产、硅片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到系统安装,上下游贯通的整个产业链。
据了解,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从2005年的80吨增长到去年的4715吨,预计今年将超1.5万吨。年增长速度持续大于100%。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从2005年0.25%提升到去年的7.3%。
在太阳能电池产量方面,从2005年的145兆瓦发展到2008年的2570兆瓦,继续保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年增长速度持续地大于100%。
已出现投资过热盲目上马情况
“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产业一度成为最热的产业之一。国内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已进入世界先进产业,其发展速度在国内产业界最快。”王勃华巡视员认为,太阳能电池特别是多晶硅产业的全面升温,导致有些地方投资过热,盲目上马此类项目等情况。
正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各地不同程度一窝蜂上项目的现象,引起了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太阳能电池这么大一艘船,一旦走错,很难回头,在此项产业很热的情况下,政府和行业应该如何去引导?”
“目前,中国不少企业都是从国外买玻璃原片进行加工,销售市场也是在国外,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格局。为避免太阳能新兴产业沦为简单的加工贸易型企业,不走原来的重复引进、重复出口的老路,减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统一行业标准势在必行”,中建材国际工程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马立云迫切希望,尽快制订和实施太阳能电池行业标准,并将积极参与该行业标准的制订。
据悉,目前,中建材在三水成立了太阳能研究开发中心、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装备,有竞争力,就不存在过剩。”
组织标准机构能否设广东?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等与会代表就组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下属的太阳能电池全国标准化工作组织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能否将组织薄膜太阳能的标准工作的机构设在广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彭平会上建议,广东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基础雄厚,是该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重要基地,众多的企业和完备的产业链可以成为太阳能标准研究的重要力量。”
与会代表认为,应尽快进行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宏观调控、产业管理、市场规范、应用保障等方面的核心基础作用,促进我国太阳能电池的良性发展。